返回首页好句子
倚栏轩 > 经典美文 > 生活随笔 > 正文

古井的随想

作者: 卞育能2012/02/27生活随笔

我每次回故乡,见到那魂牵梦萦的老井,古老的石井栏,井旁高大的古茶树,井栏旁的缝隙间汩汩流淌而出清澈的井水,正冒着点儿热气,总要不由自主地跑过去,双手掬起,咕咚咕咚地喝个痛快!

故乡的老井,在村口,伴着一条清澈的小河,小河上一座古老的石桥,是进入村庄的唯一通道。劳累一天的村民,散工回来,正干渴时,借扇葫芦瓢,或者包菜叶,舀起一瓢瓢温温的井水,咕咚咕咚地喝下去,解渴解乏,暂忘了回家,三五个坐在一旁的石头上,大侃一天的见闻。

在我童年的记忆深处,这口老井的位置很低,只比小河高出一米多,井沿四周用石块砌起,用我们村烧成的石灰做材料,水满从石块的缝隙间溢出。夏秋雨季,大暴雨过后,小河水暴涨,洪水淹没井沿,即使洪水小了,井里全是泥浆水,井里洒些石灰,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澄清。每当这时,村民只能接些雨水来喝或做饭。雨水不清洁,喝了,有时会拉肚子,但村里没有比这更好的水源了!

我记得最清楚,我们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第五年,各家各户的粮食特别丰收,交清公粮余粮,还卖了不少大米——我们村在龙川江畔有一片广袤无垠的肥沃良田,所产稻米吃起来香甜爽口,购米者总是追着购买,很畅销。如今已经是我县上的粮种基地,上市的大米就特别很金贵了!村民的口袋里有钱,每户拿出一点,购买水泥、石块,把井口的位置砌高起一大截,这样下大雨发洪水就不会往井里灌洪水。不管下多大的雨,村民们都能喝到清洁的水,心里美滋滋的。

村民们觉得挑水喝,真是太麻烦,加之这口老井的位置处在村里最低凹的角落,不太卫生。于是,村民筹集一大笔资金,架设自来水管道,钢筋混凝土浇灌起一个巨大的蓄水池,从五公里外引来清泉水。这股泉水真是好啊,是从南山闸水库坝尾那座大山间流出的,那山怪石嶙峋,古树参天,群鸟欢聚;石缝间汩汩流出的清泉水冬暖夏凉,当地人称之为龙水,喝了不会生结石病。

以前,那条踩得又亮又平的土路,很热闹。如今,这口古井很少有人再去挑水、洗菜了,已经长满小草。这口古老的井啊,滋润了一代代村民、无数的路人,今后真的该休息了!

其实,村民们何止是饮水的变化,如今家乡发生巨大变化,无不让人拍手称快啊!很多人都觉得,今天的日子跟过去相比,想都不敢想,真是天差地别啊!

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近30年了,故乡发生很大变化:一幢幢洋楼拔地而起,一条条村庄道路水泥浇灌,一辆辆摩托道路上跑;一部部手机田间地头打,一台台数字电视宽又大,一套套新衣服经常换。

我听过很多的老人们讲:“很久以前,我们村很贫穷,住房破破烂烂,吃的是山毛野草,不少家庭穷得叮当响,还要生孩子一大摞,娃娃不读不起书;村民生病,全靠上山挖点草药治病,药效低久治不愈,没有钱到医院看病。”他们还说:“不要说得很远了,就说这些年吧,农民种田还有补贴,那一朝那一代有过的事情;60岁以上的老人国家按月发养老钱,农民有病看病住院也可像拿国家工资的工作人员一样报销;现在我们村里不少家庭只生一个孩子,提倡优生优育,而且现在的义务教育全免费,多好啊!”

如今啊,我们村种田经济与打工经济相结合,确实让村民的钱袋子更加的鼓了。以前,村民忙完田地里的活儿,最多到附近做短工,挣不了多少钱;而今,有多少村民到国外务工,到工业发达地区打工,每年能挣好多万呢!外出的人的田地送给留在家里的人种,种的田地多,每年粮食可以卖很多的钱。

村民们富起来了,精神生活也更加丰富。吃水不忘挖井人,饮水思源。在我们村,每年过年,正堂屋的中堂都要贴毛泽东和邓小平等伟人的画像,他们永远活在村民的心中。

今年是建党90周年,看看家乡的巨大变化,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极大丰富,是实实在在、具具体体的,无需豪言壮语,但我们由衷地赞叹和坚信:伟大而又正确的中国共产党,定能领导全国人民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奋勇前进,将来的生活更加的美好!